为帮助青年学者和博士生更好地了解北美规划专业学术求职流程与策略,IACP举办了今年第二场“规划专业北美求职经验分享”的分享会。会议邀请了来自德州农工大学的傅鑫羽助理教授、中佛罗里达大学的李梅磬助理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李小江助理教授,以及佛罗里达大学张昭希助理教授,围绕学术求职的材料准备、面试策略、国际求职者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等主题,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与体会。
研讨会伊始,主持人,来自厦门大学的陈野夫助理教授,介绍了讨论的重点议题,包括求职材料撰写、面试准备技巧以及在当前全球环境下学术职位竞争的应对策略。四位青年学者结合各自的求职经历,深入探讨了从申请到录用的全过程。
在面试经验交流环节,傅鑫羽老师强调了“针对性”在申请材料中的重要性,建议申请人仔细研读职位描述并据此调整研究与教学陈述。李梅磬老师则分享了教学经验在求职中的关键作用,建议申请人详细展示自身在多种教学模式下的适应与创新能力。李小江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指出求职成功的核心在于研究方向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他建议候选人在面试中保持自然交流,突出自身作为未来同事的合作潜力与学术魅力,而非仅限于技术成果展示。同时,他强调面试展示应在研究与教学之间保持平衡,并鼓励求职者通过导师反馈与模拟面试不断改进表现。
在关于国际学生教职申请的讨论中,张昭希老师分享了其在申请过程中成功匹配的经验,强调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对目标院校充分调研的必要性。傅鑫羽老师谈及国际候选人面临的政策与预算挑战,而李梅磬老师与李小江老师则介绍了他们在签证、科研经费等方面的应对策略。与会者普遍认为,尽管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但通过强化个人竞争力与精心准备申请材料,国际学生依然拥有较好的发展机会。
会议后半部分围绕学术职位申请策略展开深入讨论。李小江老师鼓励年轻学者保持积极心态,并以未来三到五年的研究规划作为求职提案的重点。与会教师还介绍了美国助理教授岗位的典型工作时间分配,并提醒新入职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进行课程准备。针对求职资源问题,张昭希老师建议与经验丰富的同事交流,获取文书与面试辅导方面的实用建议。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交流热烈,为正在准备或即将进入学术求职阶段的青年学者提供了切实的经验参考与策略指导。
相关录播视频链接:https://us06web.zoom.us/rec/share/oryS79QYQboEfXMS3m-WBnVHYfd6gbW6Dc4FrEqNcKOQTx5PZf1j5fHa9dbidMjw.t_8k9xq1d9A6T-Mb
密码: Cp26#1p+

Scan the QR code below to connect with IACP official WeChat account.
